首先向方舟子先生问安。“打假斗士”方舟子在住所附近遇袭一事,在网络、社会上,揭起了对暴力无比愤怒的浪潮,所幸的是,方舟子先生的伤势并无大碍。在遣责歹徒的同时,我仔细分析一下此次事件的疑惑,推测“打假斗士”方舟子遇袭事件,是否也存在“假”,是否对其某些既得利益存在炒作的目的。我与方舟子先生素昧平生,无冤无仇、更不敢顶着中伤、诽谤打假英雄的大罪,成为众矢之的。但在言论自由的今天,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已对事情存在怀疑的态度。
疑惑一,
5点左右,接受采访结束,方舟子把两位记者送上出租车,转身才走两三步,事情就发生了。
疑点:
5点左右正是人流高峰期,日光日白,在众目睽睽之下歹徒行凶,难道就没有路人见证事情的发生?方舟子作为也算是公众人物,群众难道没有人认识鼎鼎大名的打假英雄?群众对一个街上的小事情,都热衷于跟踪拍摄,和在网络上推波助澜的年代,方舟子先生在光天化日之下,遇袭的事情,不可能没有群众见证了当时事情的发生。(当时路边有一些人,当然是在警察来了之后才围观的)公众人物当街遇袭事情,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,但没有看到一篇是目击者,发文讲述目击经过的稿子。在今天排队也要争出名,什么事情都想方设法沾点边的社会,这个事情就有点不合常理。
疑惑二,
方舟子向媒体陈述:迎面跑过来一个人,朝他脸上喷了什么东西(后来证实是乙醚之类)他当时整个人就软了,紧接着又跑过来一个人,抡着铁锤向他砸来,他躲过了(我也没有幸灾乐祸的心理,毕竟我不是暴力者的帮凶)
疑点:
方舟子说:在他吸进去以后,觉得人好像整个要晕过去了(介于软了,头晕脚软,几乎要倒下,)。在这个的情况下,还能“及时”的闪躲,这一足以“致命”的一击。能够下意识的立即屏住呼吸,这个是最基本的本能反应,我能相信。二名歹徒在时机、动机充分准备、有预谋情况下,在如上所述方舟子“中招”了的情势下,方舟子还能狂奔了有一两百米。
疑惑三,
歹徒只能在后面穷追不舍一个“中了”乙醚之类“阴招”的目标。
疑点:
这一点不可思义,(除非歹徒体力非常虚弱)。方舟子而且还能边跑边回头看了一下(看得很清楚),万幸的是第二击“天外飞锤”才砸中了腰部,流了一些血(是皮外伤),避过一难的同时,还能清醒的报了警。
以上基本还原方舟子遇袭的大概经过,首先要佩服方舟子的求生本能意识。方舟子说:整个事件发生得相当快,几乎来不及反应,还好跑得快。
重点:
是事先“百分百中了麻醉品的“招”的情况下”,他描述当时:反应敏捷,跑得快。(庆幸方舟子躲过了这一大劫)
疑惑三,
方舟子所言:遇袭事件,是可能和以前打假的事情有关。
疑点:
(1)我查核了一下,许多都是很早几年、更甚至是十年前的事情了,还留着到今天才报复他。
(2)唐骏学历门事件,唐骏现在是好好做他的工作,基本是无伤大雅,根据社会的大环境,不出我的意料,这件事情人们慢慢淡忘了,唐骏以后会低调许多。排除了这个可能。
(3)李一事件,方舟子只不过是在李一事发后,才发文“批评”了几下,李一犯不着再出丑闻。方舟子也不是直接揭发李一的人,李一是多行不义必自毙,这个也排除可能性。
(4)方舟子言:“肖氏”事件9月开庭。这种营销事情越发低调,所受的市场不良影响就越低,这也勉强排除了。
方舟子自我炒作的可能性:
(1)今年方舟子可谓出师不利,唐骏学历门事件,不了了之,打了一个不算败也不算是胜的仗,但无异是方舟子的失败告终。必须要建立新的功绩,维护打假斗士的荣耀。
(2)国际事件转移了大众的视线,圣元事件、李一事件也掩盖了他先前的风头,一系列的事情让他从公众视线里淡忘了。
(3)最近他揭发“国学天才”剽窃,指其无才无学无德的事件也是浪潮不高。
(4)其新书欲上架,得不到预期大众的热忱。必须要将大众的注意力转移过来。
(5)揭假的事件必须得到网络、媒体的高度关注,事情才能借助网络、媒体惊人的传播力量,俘虏大众的眼球,公众揭起了攻击热潮,事情也就顺理成章。
(6)整个遇袭事情都是一面之词,遇袭的理由也相当充分(树敌太多),大众对假冒伪劣、社会暴力事件,本身是深恶痛恨,从来是义无反顾的站在正义一方。方舟子抓住这一个大众心理。
(7)希望借此次遇袭事件,引起政府对打假人士人身安全的重视,打假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份内事,减轻孤军奋战的压力,希望政府有所担当。
结论:
如果不幸言中方舟子是在做“假”,那么方舟子就面临道德危机,如果这次遇袭事情,是遭受利益集团报复的事实,那么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
作为公众人物,有可能为了一已私利上演苦肉计,施展乾坤大挪移、斗转星移大法,(许多发生过的社会事情,证明了这一点)借大众的心理,以达到对某一件利已事情的高度关注。也希望方舟子遇袭事情,没有其个人“假”的一面,但你有理由去怀疑别人,别人也有理由去怀疑你自己。有时候宁做一个真小人,也总比做一个伪君子过得踏实。【黎汝胜-于广东-东莞】